福州市鼓楼区教育信息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校本教研 >> 正文

承载十邑乡情, 留住动人乡音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17:48  浏览次数:次   福州市钱塘小学

 

 “福州方言八音”承载着闽都文化古韵的气息,是充满“虾油味”的福州传统文化,维系着十邑乡亲乡情,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社会的多元化、普通话的推广,乡音渐远,福州方言呈现出“退场”姿态,青少年中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福州话越来越少,方言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已明确提出“保护地方方言”,不少地方也开始重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这次福州市敢为人先,率先明确在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基础上,全方位推动福州方言在学校的传承,并授牌32所学校作为第一批示范学校,编写方言校本教材、设置相关课程 ,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福州方言进校园,加强家校合作,引导福州本地家长多用福州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会一句福州话。这些做法都很值得借鉴推广。

作为福州市教育局授牌的首批“福州方言传承学校”,我校从课程设置方面着手,充分利用本校的智选课平台,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开设方言文化校本课——《闽都文化与方言》,推动福州方言在学校的传承,扩展学生有关福州方言背景的知识面。教师在方言课程教学中,极探索适合青少年学习和应用福州方言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读福州方言童谣、引导学生展示福州话等,让青少年经常性地接触福州方言,为孩子创设一个了解、学习福州方言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浓厚兴趣。

“七郡辐辏,闽越一都会也”,福州被称为闽都,不仅是因为它曾是闽越国、五代王闽政权的国都,更是基于其八闽首府的传统地位。由于长期居于八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福州日渐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璀璨文化,被誉称为“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历史悠久,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述的文化名城、历史名人、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对福州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孩子周末就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寻找福州历史的足迹,进行亲子研学活动。

通过研学,孩子们知道了老街巷的由来,认识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学到了善举之美以及感恩的心,在这特殊的疫情期间,为他们植入了爱和感恩!

福州古厝是福州历史文化的载体,俯瞰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风格至今基本保持完整,其中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马鞍墙,有分隔空间、围合庭院,御风防火,祈福镇邪之用,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也成为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建筑。

与此同时,古厝还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大量对中国近现代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呢!

播放

油纸伞、面塑、剪纸、花灯,也是福州知名非遗代表性项目。一把油纸伞需要经过83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个小小的泥人包含了面塑艺人传承几十年的技艺,以及独一无二的创作;一张张剪纸折射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剪纸技术,以及他们创意的思考!

肉燕是福州百年传统小吃,也是非遗代表性项目,燕皮“薄如白纸、韧而有劲”,包上馅蒸或煮后,燕皮变得晶莹剔透,馅香皮脆,小朋友们纷纷自己动手学习制作,或者前往老字号独家小店观看制作,体验美食之传承。

孩子通过参观古名居、品特色小吃、诵读经典家训、聆听名人故事、学习名人著作等形式,追寻福州历史的足迹,感受闽都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的孩子回到家后还动手记录下今天的收获,作为一名福州人,对闽都文化就应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朋友们在研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设计了“我是虎纠娃”世遗抖音奖章,真是多才多艺呀!

播放

“不会讲福州话,你能说你是福州人吗?”福州市非遗传承人施文玲老师曾如此说道。他敬佩方炳桂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学福州话不一定会影响学普通话,甚至是一种帮助。而方言还是一种密码,我们的根在福州,推广福州话要靠年轻人,靠学生。”听!美丽的校园传来阵阵稚嫩的童谣乡音,可爱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地用福州方言学说童谣,积极认真准备着进棚录音,真期待智善萌娃《虎纠歌》首秀!

方言,是深深融入我们血脉之中的一种传承。当我们离开父母、离开故乡漂泊在人生旅途上,方言就是那一丝根深蒂固的乡愁,无论我们离开故乡多远多久,这乡音和乡愁都将珍藏于心底,这一生都永远无法忘怀。学好普通话,走遍四海都不怕,而说好方言,则更能筑牢乡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闽都文化古韵,为子孙后代留下这动人的乡音……

图片: 陈静 陈嬛

征文稿 : 陈静 陈嬛征

审核:谢醒

编辑:霍利娟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1602 号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1009183号-3

制作维护: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技术中心

技术支持:福建东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