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
 学校简介  党旗飘飘  德育沙龙  教苑漫步  巾帼文明岗  校园安全  语言文字规范专栏  校务公开  信息化实验课题专栏  以武促学以美育人 
 子课题开题报告  学期实验计划和总结  校本研究活动  阶段性成果  教师论文  晨享大课堂 
  教学资源 更多>>
钱塘小学屏北分校消防安全主题教...
警钟长鸣,防患未“燃”
警钟长鸣,防患未“燃”
文明有礼 拒绝校园霸凌 福州市钱...
文明有礼 拒绝校园霸凌 福州市钱...
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
 
 
  子课题开题报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化实验课题专栏 > 子课题开题报告 > 正文
 
传承 + 创新,拓宽儿童教育的空间
2021年12月31日 14:21      浏览:

传承 + 创新,拓宽儿童教育的空间

屏北小学2020-2021实验校工作汇报

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座落于屏山北麓,古越都畔,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它创建于2003年,12亩,建筑面积5843平方米。现拥有27个教学班,68名教师,1461名在校学生。

2020年以来,我校被列为“鼓楼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学校”,“ 鼓楼区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实验学校”。我校的信息技术实验课题是“慧学”项目——《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教改课题是“以武促学,以美育人”,发挥传统文化在今天孩子身上的育人作用。

走在教育这条路上,一边是传承,一边是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与技术,才能拓宽儿童教育的空间,也给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作目标

1.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养体系和教学特色。

2.创建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评价新模式,形成优质课程体系。

3.探索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打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让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工作分工

实验校的建设由校长总策划,校行政班子领导组织,学校各级骨干教师引领实践,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此专项行动。

微信截图_20211218113345

三、过程与收获

(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简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学校(2020.8——2023.8)——《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1.升级:硬件+软件

以现有校园网,光纤宽带为基础,以自制、购买、共享等方式完善校园信息化教学设备。为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搭建天闻Aiclass智慧教室学习平台。我校目前拥有两间智慧教室,15套抢答器。这一年,我校更是充分运用天闻Aiclass智慧教室学习平台,运用Aiclass比较系统的资源中心、个人云空间、分析中心、智能测评、互动授课等模块,使课堂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平台。目前我校都在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师生都拥有账号,也形成一定的教学实施数据,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

钉钉作为我校工作平台,同时建设成为了我校网络学习空间。钉钉中的在线课题和校园直播是我们在常用的线上学习平台。我们充分利用钉钉中备课、作业、打卡、班级圈的板块,实施各种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钉钉网络学习平台因便捷正被广大师生接受。

与专业的科技公司及平台合作,引进生动、有趣又有效的网络学习空间及各种APP。利用多种APP及网络数据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热情,实现更便捷、精确的管理,更多样化的教学,用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共进的桥梁。

2.培训:线上+线下

多途径开展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请郑晨曦莅校进行专家指导,积极寻求与天闻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合作,请技术员来校指导。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定期的学科教研,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从而达到教学能力的提升。

2021年6月起,我校根据学校实际,从30个微能力点中规划20个能涵盖3种应用环境和4个维度的微能力点供老师选择,每位教师选择3个不同维度的微能力进行学习提升。

到目前为止,全校教师参训率:100 % ;合格率:100 % ;全校平均成绩:91.43 分;优秀学员率:21.4 % ; 优秀学员数:12人;学员优秀作业率:41.7 % ;优秀作业数:70 个;学校上传总课例数:59节 ;总评课数:129条,开展线上、线下学校研修活动9次。

各教研组本着“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观摩结合、反思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开展各学科教育信息化实验。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研,以课例研讨为主要形式,形成“研讨、备课(专家指点,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上课、磨课(公开教学深入研讨)——说课、评课(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反思、提升(写下创新之处和改进方法)”的研讨模式,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

3.研讨:课题+课堂

结合课题聚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与教方式变革为重点,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建构策略和教学模式,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课堂教学与虚拟学习环境、纸质教材阅读与交互式电子课件学习的优质结合。积极推进“智教”“慧学”“精析”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集中课题研究的力量,就语文、数学、综合学科教研组的学科特点,分别确立混合式教学实践主题,如:单元语文要素、解决问题、情境学习等,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优化教学环节。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老师特色化教学,通过共享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资源及课前、课中、课后的练习、互动,微课录播等教学实践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尝试。

目前,省级课题《网络空间支持下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策略的研究》已结题,市级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研究》,于今年九月顺利结题,市电教馆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今年11月已通过中期验收。

校本教材《图解数学》,已投入班级使用。使用过程中,教师们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难点、困惑,展开研讨,通过教研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尝试,进一步完善《图解数学》,也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做准备。

4.成果:策略+影响

(1)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模式:

策略一:线上测评掌握学情

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预先自学,然后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线上检测,形成数据。教师端通过分析数据,掌握学情,为课堂实施做好准备。

策略二:线上备料突破难点

教师依据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制作微课、推送资料,上传学习平台,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策略三:课堂多元释疑探究

课堂上对于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精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释疑解惑,拓展提升。

对于课上产生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进一步点拨,并进行形成性的检测,依据学情推进教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策略四:课后测评分享推进

课后通过测评把握未达标学生具体问题,推送资料,提供帮教,彻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后完成思考或创作,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虚拟和现实双重环境下更广泛的交流和互评。

例如,林临婧老师的《月球》实践研究课,由于月球的相关知识很多,而学生对这些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差异较大,所以教师课前采用线上发布资源的方式给学生分享了与月球有关的星球信息。并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去月球旅行展开留言,留下他们最想了解的有关问题。通过问卷星等工具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以及了解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此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定教”,林老师制作微课辅助学生解决难题,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平板开展小组合作和交流活动,实现多元环境互评。

模式一:项目式教学模式

①集备组依据教学主题设定教学项目,分配给每个教师不同的任务;②每个教师依据不同任务自主研发或寻找教学资源,上传到同一个学习平台;③教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④通过形成性检测数据,对比效果,交流经验。

例如:我校语文组老师利用网络平台研发,推送资源,开展以国学为主的项目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每天5-10分钟的线上国学、阅读方法、古诗微课等课程的授课,教给孩子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国学兴趣。

我校数学老师为了适应“双减”的需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群策群力,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系列练习,在每一节课上的通过抢答器及时收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

我校武术教练和体育老师定期推送微课和锻炼项目表,让学生每天通过网络打卡,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坚持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模式二:情境式教学模式

①创设情境,虚拟现实生活场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实践活动;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③学生登录Aiclass教学平台进入情境,尝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韩晶晶老师在教学shopping时,通过Aiclass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比如单词连线、模拟场景、购物对话等。让学生借助平板走进情境,在丰富的实践中自然生成语言表达的需要。

又如吴浩宇老师在《故宫博物院》实践研究课时,在智慧平台推送《云游故宫》链接,学生可以在云端来一场“故宫深度游”,激发学生对设计参观路线图这个学习任务的兴趣,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

我校武术教练和老师带着武术队的孩子走进戚公祠,在历史文物中感受人们坚强不屈,保家卫国的精神,操练戚家军的“鸳鸯阵”,在具体场景中体会战争的残酷,古人的智慧。并通过直播的方式辐射全校的师生和手拉手学校的的师生,收视率达到三万+。

(2)引领辐射:

校园开放周,我校老师通过直播平台向全体一年级家长和甘肃、长乐等手拉手学校的学生进行武术、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的阳光课堂展示。通过网络约课,为全校孩子开设喜闻乐见的音乐、书法、数学、绘本等特色课程。

开设“空中夏令营”“空中学科竞赛”,让有共同兴趣的孩子在同一个话题下进行学习、分享、竞赛,实现了资源最大化。洪莺犁老师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小犁田”,廖怡婷老师开设个人公众号“心台课堂”,为家长、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与展示平台。

通过区级信息技术平台,寇闽慧老师的示范课《海滨小城》,柯琳妍老师的示范课《天气和气候》,洪莺犁老师的示范课《认识钟表》,陈文欣老师名师汇报课《长相思》,张秀燕老师的讲座《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策略》,廖怡婷老师的讲座《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融合》,均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公开示范展示;邱媛老师执教的福建省少先队“先锋队课”《唤起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面向全省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观摩研讨;

2020年12月在叶育新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中,洪莺犁老师为鼓五学区老师送教《方格纸上的加减法》;2021年5月在闽侯县小学语文“读思达”主题教研暨送教送培活动中陈文欣老师《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送教上街学区。徐道兴老师在鼓楼区名优教师送培送教下乡活动中为罗源学生送去《小数乘除法的复习》一课,

一年来,十几位老师的论文在鼓楼区论文评选中获奖,陈萍等4位老师在“百人百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3位老师在区“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获奖,林秋明老师的论文(《巧用几何直观策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张秀燕老师的论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例谈》,邱丽清老师的论文《基于“云课堂”平台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在CN刊物发表。

我校多名教师被选送区教师技能大赛暨信息化能手比赛,廖怡婷、刘延宇、邱媛、兰芬、林玲、韩晶晶、吴浩宇、柯琳妍等教师分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并荣获“鼓楼区教育信息化种子教师”称号。

第22届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活动中,我校10名学生分别获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在今年举办的第十届“春芽杯”机器人创意大赛中,我校派出的队伍获得一等奖,康金文、陈孔秋、柯琳妍等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二)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019.8—2022.8)实验校——“以武促学,以美育人”

QQ截图20190929175524我校以武术为抓手,传统文化为底色,信息技术赋能,各学科合力,以武促学,以美育人,追寻品尚,守望成长,培养具有形美、神美、德美、智美、创美——“五美”气质的屏北师生。

(一)强化武术“健”美

1.学校聘请了自然门的专业武术团队——“自然门”教练驻校任教,设置了专门的武术室,在每个班级开设武术课,为学生的训练配备了齐全的刀枪剑棍等器械。从学生特点出发,武术、体育、音乐老师共同创编一套具有屏北特色的新武术操。语文、美术、科学老师与武术教练一起,并在原来校本教材《武之韵》的基础上,编撰新的武术教材《纬武屏北》,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民族精神的传承。

2、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术兴趣班、武术精英队,实行阶梯性的培养模式。武术队的训练一直实践着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原来武术队的基础上又正式成立了醒狮队,我们聘请了专业的醒狮教练。训练出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并能创新发展的醒狮队伍,在孩子们中发扬了“醒狮”开拓、团结、不畏艰险的民族豪气。

3、2019年5月,我校制定并推出了校园武术考级标准和考核方法,12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级武术操比赛、个人武术考级。高标准,严要求,力求激发学生练武的积极性,达到“以武促学,以武励志,以武健身,以武养德”的目的,切实提升全校学生的形、神、德、智。

(二)强化课程“融”美

1、采用“1+3+N”的模式,把全校各个班级的体育课分成1节武术课和3节体育课,武术课由专业武术教练任教,体育课由专职体育教师任教。在教研中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深度融合,各取所长,相学相长。用“五美”规范带动其他学科(N)的教学,

 2、在武术队和醒狮队的基础上,我们学校还开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如书法、软陶、舞蹈、合唱、创客、舞蹈、信息、陶笛、管乐队、围棋、篮球、乒乓球、信息技术等,并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博采众长。

每学期末,我校都会举办“庆六一”“迎新年”社团展演活动。各个社团的孩子在全校同学的面前展示了自己一年来的学习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我校教师从“以美育人”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系列亲近学生,营养丰富的课程,作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积极有效的补充,如:关于诗歌积累、阅读推荐的《书枕·云梯》;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的《玩转数学》;感悟身边的书法之美的《翰墨飘香》;玩音乐游戏,学吹葫芦丝的《玩转音乐》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育人“展”美

1.我校注重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五美”气质训练,通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教学常规,在校园中、课堂上,从坐、立、行等细节入手,训练精、气、神。以文化启智,注重武德的渗透,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在协作中提升。关注学生的学习心得,注重实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认真上好每周的劳动、道法、综合实践、少先队活动等课程,发展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她们的德美、智美、创美。每周一的全校晨会,都有不同的主题,由一个班级的同学围绕向善、向上、向美的主题展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举办线上线下的讲故事、书法、歌唱、劳动技能、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及班班有美展、读书会等活动,用多元化的平台拓展美育阵地,促进孩子的“五美”气质,带领孩子们去欣赏美、创造美、成为美。在校园中为爱阅读的孩子添置了三台阅读星,用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助力屏北育人质量的提升

4.基于网络平台,搭建了简单、便捷、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成长轨迹”记录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精彩时刻和美好创意;“屏之声”关注有温度的声音,品味爱的阅读。“好习惯养成”应用,更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打卡阅读、背诗、锻炼,共育“五美”!

5.在“双减”的背景下,集合校内外的力量,尝试课后托管“社团活动”+“阳光体育”+“自主阅读”的模式,带给学生更多样化的课堂。同时组织更多亲子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田野、山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能力和生活素养,落实“五美”教育。

6.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争做“五美”星级好少年的氛围,让学生用“五美”的要求对照自己的成长,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每月一评一对照一表彰,让学生在形、神、德、智、创五个方面不断成长,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

(四)特色亮点

1、成长模式:树立“五美”为屏北师生的成长方向。将中华传 统文化瑰宝——武术中的“武德,武艺,武境”与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相融合,提出了具有屏北特色的“五美”教育目标,将“形美、神美、德美、智美、创美”在日常教学中落实。

2、培养模式:“阶梯型”培养模式已经成熟。从全校普及、全员考级,到多元兴趣班,到校园精英队。逐层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保证了全员的参与,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编排中,低年级结合初级武术操,教给学生基本武术动作;中年级练太极拳,结合初级武术文化渗透;高年级教自然门应用拳,并在教学中将武艺、武德、武境相融。同时,还选出特色班级,进行双节棍、刀术、剑术的学习。

3、课程模式确立了“1+3+N”的教学和研讨模式,加强了武术与其他学科间的深度融合,相学相长。

“1”:每周一节武术课教给学生武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落实武术特色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每周三节体育课,将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等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将武技、武艺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强化武术基本功;

“N”:加强学科间的交流,用“五美”规范带动其他学科(N)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勤奋好学、谦和有礼、团结协作等武术精神,让学生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微信截图_20211218120944

(五)引领辐射

我校连续14年承办鼓楼区武术锦标赛,并连续14年保持团体总分第一名。在与专业队的各级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校武术代表队的武林小子们在香港国际武术大赛上获得3金6银,赴澳门参加第三届澳门国际武术节暨澳门国际武道大赛,获得了6金、7银、12铜的好成绩。今年,我校的武术健儿在福州市武术锦标赛上获得可喜的突破,团体总分位居二、四名。

我校的武术健儿多次受邀参加福建省、福州市电视台及各级组织团体的大型庆典及晚会演出,他们的亮相总能High翻全场。继《传承》节目后,我校今年准备继续排出《传承》系列节目——“万籁声成长故事”。武术队孩子还走进于山戚公祠等文化景点,进行直播活动,了解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我校与长乐乡村青少年宫、甘肃岷县学校签订了合作交流的协议,通过交流、互访、送教等活动进行多方面的辐射和引领,展示我校的特色。

我校培养的武术小子们升入更高一级的中学后,三牧中学、屏北中学、福州一中等学校中也在我校学子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术队,历届武术队长都是我校武术精英队学子。

武术小子们还应邀走进周边幼儿园进行表演,把武术的文化带进达明小学等更多校园,带动更多的团体和孩子一起传承中华文化。

四、未来规划

1、在教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尝试在学科融合中让教改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特色进一步强化。

2、发掘网络资源、校本微课、网络学习空间等现代媒介的优势,进一步发掘武术文化的内涵,给学生美的熏陶,以美育人。

3、给每个孩子建立二维码,以雷达图的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五美”养成进行实时评价。

4、基于信息技术,建立屏北在校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大数据库,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更科学具体的指导。

五、工作困惑

在实践的过程中,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如何更好地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发扬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将以武促学,以美育人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更进一步的融合。

2.由于“五项管理”对手机及电脑APP软件的管控政策,及使用智慧课堂课前筹备工作过于繁琐,课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使得研究的活动只能基于实验性的为数不多的课堂实践,不能常态化开展。

3.缺少软件公司的支持,学生成长的大数据无法系统收集,无法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成长评价。网络空间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照的数据收集、比较、分析尚未完成。

 

教育改革像一股巨大的浪潮,正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学习、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依托鼓楼区学区共同体制集团化办学模式,在鼓楼区教育局和钱塘学区的引领下,我校将从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开始,进行积极的推进和大胆的实践, 朝着“以武促学,以美育人”的目标,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拓宽教育空间,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长足发展。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版权